临床医生如何更好的做好临床科研

上海岁荣网络技术 阿中 2020-02-26

    中国有十四亿人口,在党中央的英明指导下,经济高速腾飞,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越来越成为老百姓关注的话题。尤其是二胎政策放开以来,儿科医生的力量缺乏,2003的非典和2019年底的武汉疫情事件,让人们意识到医院建设、医疗水平和医学科研都到了必须重视的时候。如何快速预警、判?如何精准诊断,针对性的有效治疗?如何快速应对突发性医疗事件尤其是传染病的爆发?

    医疗信息化是一个重要方面,基于信息化的临床科研更是一个重中之重!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很多事情都在发展变化中摸索规律,临床科研也是如此。每一个医学生都学习过医学统计分析,但不是每一个人都从事科研。大部分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的都是临床业务,即看病救人。很少一部分人从事专职的科研,尤其是基础科研,还有一部分是临床业务与临床科研兼顾。

     临床医生为什么要做临床科研?临床科研与基础科研有什么区别?低资历医生如何开启自己的临床科研?高资历医生如何攻坚高大上课题?可以参见搜狐网的文章《临床医生如何看待临床科研》,https://www.sohu.com/a/233510744_374880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变化多样、临床病例资源丰富。因此,要从临床实践中去找课题,这是我们的优势。近年来,循证医学的思想和行为逐渐被引入我国医学界,无论是为寻求高质量的医疗应用而进行主动挖掘,还是由于发展趋势的需求而被动模仿和实践。我国临床研究者开始逐渐学习并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临床研究。

“长久以来,由于中国临床医学研究能力比较落后,药械的临床试验水平也常常受到质疑。中国有一千多家三甲医院,医院里有海量的患者和他们留下的数据、资料,坐拥如此多的临床研究“宝藏”,却少有高价值的临床研究成果,是中国临床医学的尴尬现实。——《新闻周刊》也发表了一篇文章《坐在宝库上的中国临床医学研究如何脱贫?》http://www.xinminweekly.com.cn/fengmian/2019/08/14/12797.html

本文要讲述的是临床医生如何更好的做好自己的临床科研。

首先,要认清医院信息化的当前形势。许多医生专注自己的业务,对信息化的认识非常不足。什么事情都找医院信息科(有的医院也称为网络中心,或计算机中心)即可。信息科在他们眼中就是解决所有与电脑有关的问题的。没错,信息科就是负责信息化建设的。但医生们有所不知的是,大部分医院的信息科都是一个中枢部门,衔接医院内部和软件公司和设备供应商,大部分作用仅限于此。很多医院的信息科没几个人,基本上没有软件开发能力,更因为体制原因,没有开发动力。所以,医院的业务软件系统有哪些问题,基本上都需要公司来解决,什么时候能够解决,就需要等待再等待了。

医院信息化形式如此,造成公司和产品的丰富多样。这既是好事又是坏事。好事的地方是医院信息化越来越全面,坏处是,系统很多,可用的功能很少。尤其是临床资料因为系统供应商的复杂而带来孤岛效应,数据很多,能为科研所用的很少。

其次,是要区别医院信息化与自己的临床科研的关系。医院信息化不仅是业务的信息化,很多医院还做了许多管理上的信息化。比如:早期建立了很多数据挖掘系统(BI),出院随访中心;近些年时兴的临床数据中心和集成信息化平台。这些是做什么用的呢?他们与您自己的临床科研有什么关系和帮助呢?回答是: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更没什么帮助。为什么呢?医院建立的数据挖掘系统,是为管理层服务的。通过数据图表的展现,给管理者一目了然的掌握医院的运营情况,而且许多公司的数据挖掘系统建立的不够深入,简单几个图标就验收了事,此后是否应用,与远程医疗的卫星对接一样罕见。至于“临床数据中心”简单理解就是把临床资料重新梳理和存放,可是很多医院花费巨大代价建立的这样的系统,往往就是把his系统重新复制和存储一遍,没有其他花样。医院建设的系统,考虑的是全部学科的共性,比如病案首页,只要符合病案管理要求即可。临床数据中心验收后,与临床医生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甚至很少有人知道医院有这么一个系统。只有当你去信息科索要自己的资料的时候可能会旁听到,这个数据是从什么中心拿到的,对医生而言,临床数据中心和病案科没有什么区别,可有可无。

医院的软件系统很多,多是为业务服务。那么,怎样更好的做好自己的临床科研呢?

建立自己的科研数据库,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

自己的数据库,应该自己做主。可以按照自己的学科来打造专科数据库,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方向来设计自己的私有数据库。想收集哪些信息?收集多少病例?什么时候收集?怎样利用?

有了自己的数据库,不再把数据随意存放,不再散漫丢失。需要利用信息的时候不再依赖信息科和病案室。自己的数据库自己建立和整理,随身携带随时利用。单机版数据库存储再自己电脑上,数据安全,相对云存储而言,对网络公司没有依赖,数据没有外泄可能。(因此不建议采用网页版数据库)

医院有随访系统的话,往往都是关注患者的回访,避免客户的丢失。而自己的数据库中建立随访,则可以按照自己的研究需要来收集随访资料,更好的做回顾性研究或前瞻性研究。随访的深度和细度可以自主把握。

有些病例入组自己的课题项目,需要收集术前术中和术后照片,有的还需要收集影像科室(PACS)的辅助检查影像资料,那么不同的研究者能够收集到的和关注的角度肯定不同。医院系统很难满足这个收集需求,全靠研究者自己收集到自己数据库中,最为妥当。许多研究者没有自己的数据库,采用excel建立病例档案,不仅文件容易丢失,不容易管理,而且无法方便的链接存储这些影像资料。只能随意的再自己电脑上建立多个目录,这里存放一点,那里存放一些。时间一长,就容易忘记哪些资料是否还有价值,形成鸡肋,删除也不是,存放也不是。而存储在自己的数据库中,就可以自动归档,永久性存储。

临床科研的课题是可以阶段性的,是可以结题验收掉的。但私有数据库,却是可以多次利用的,是可以长期跟随自己医生职业生涯的。数据库中的数据应当长期存储,持续收集。尤其是课题的研究过程相对较长,许多研究成果的中间件和半成品都是有价值的资料。如果都能够及时归档,就可以避免结题多年后如果要重现研究场景,验证研究方法拿不出材料的尴尬。河北科技大学的韩春雨发表的论文被质疑和撤稿就是因为自己的方法别人无法模拟和重现,最后他自己居然也无法重现。如果当时他能够用数据库存储下来所有步骤和半成品,那么至少可以提供给自己参考,有利于研究过程的重现,让自己的研究成果经得起考验。

一个医生,虽然不可能经常做科研,但只要不改行,那么就会经历很多病例的治疗,就会有很多的资料产生。还有很多很多信息会成为自己的关注点。及时的把临床资料收集起来,整理好,归档好,总有发挥价值的时候。未来自己研究或者当教授带学生,都可以用得上。有了自己的数据库,还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和拥有同样数据库的同行交换病例,共享或分享病例资源或成果。

有些医生总觉得自己忙,希望数据库能够对接医院his做导入,否则就不想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其实不然。对接医院his,首先需要医院授权,信息科支持。其次,即便是获得支持,也不可能导入全部资料。总有一些资料如随访、手术照片、CRF表的指标等都是需要人工整理的。从医院系统导入的许多病例可能不是自己关注的,还需要挑选剔除。因此,自己的数据库建立,不应该依赖his导入,应该积极想办法去扬长避短。

上海岁荣-单病种数据库软件,可以支持到每个研究者建立自己的专科数据库或私人数据库。让我们从医以来的资料及时得到收集和归档,珍贵的资料不再丢失,成为自己越来越有分量的宝贵财富。

www.suirong.net